1.垂髫:借指三歲到九歲的兒童??偨牵喊藲q到十四歲的少年。(對) 2.及笄之年:古代把十五歲的女子稱為及笄,所以及笄之年是指女子十五歲。在古代,女子十五歲成年,表示可以出嫁了。(對) 3.而立之年:男子三十歲。不惑之年:男子四十歲。((對) 4.古人對死的稱謂等級森嚴,天子、帝后之死曰崩,諸侯、太子之死曰薨,大夫之死曰卒,庶人之死曰不錄。64.錯(士的死曰不祿,庶人之死曰死) 5.“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達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對妃嬪的召見、寵幸。對 6.賜姓:古代天子給有功之臣賜予天子的姓氏以示褒寵。 6.錯(一般是賜以國姓,不賜天子的姓氏) 7.冠族是指當地最有錢、最有勢力,人口最多的豪門世族。67.錯(冠族是指名門望族) 8.象笏:用大象的腳趾甲做的笏。古代大臣上朝時用的手板,可以做備忘記事。 8.錯(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 9.古人成年取字,名和字使用有別,名供晚輩呼喚,字供長輩或平輩呼喚。 9.錯(名供長輩呼喚,字供晚輩或平輩呼喚) 10.陛下是對帝王的稱呼,古代不敢直稱帝王,轉而稱呼他殿前階下的人,表示尊重。(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