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注釋】長城戰:指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十月吐蕃以精兵十萬寇臨洮,唐軍先后大敗吐蕃,前后殺獲數萬,獲馬羊二十萬,“吐蕃死者枕藉,洮水為之不流”。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黃塵足今古”句中的“今古”意貫上下兩句,黃塵漫天、白骨遍野的景象,是從古到今都存在。 B.詩人通過“秋水”、似刀“風”、“黃塵”以及“白骨”等邊塞戰場特有的意象,為詩歌營造了一個空寂、蒼涼的意境。 C.王昌齡詩“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句與王維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句有異曲同工之妙,境界雄渾,氣勢恢宏。 D.此詩歌構思巧妙,手法獨特,全詩共采用四幅畫面,運用正側結合的手法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 15.常言“詩言志”,但王昌齡詩中幾乎是對邊塞風物客觀描述。請結合詩句分析詩中作者所蘊含的情感。(6分) 參考答案 14. D(“正側結合的手法”錯,應為“側面描寫的手法”) 15. 詩中蘊含了詩人對窮兵黷武戰爭的反對情緒。(2分)詩中并沒具體描寫戰爭,詩人不是直接從正面進行辯駁或加以評論,而是通過對塞外景物和昔日戰爭遺跡的描繪,來表達詩人對戰爭的看法。(2分)開頭四句是從軍士飲馬渡河的所見所感,描繪了塞外枯曠苦寒景象。五六句引用眾人的說法,作者不是直接從正面進行辯駁或加以評論,而是在七八句以這里自古至今漫漫黃塵和遍地白骨的景象來作回答,來表達作者的反戰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