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oieau"></sup>
<samp id="oieau"></samp>
<samp id="oieau"></samp>
<samp id="oieau"></samp>
<object id="oieau"></object>
?

當前位置: 首頁 > 古詩三百首 > 宋詩鑒賞 >

陳與義《別孫信道》“萬里鷗仍去,千年鶴未歸?!比娰p析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www.natalia-photo.com    發布時間:2016-09-12 17:29
別孫信道
陳與義
萬里鷗仍去,千年鶴未歸。
極知身有幾,不奈世相違。
歲暮蒹葭響,天長鴻雁飛。
如君那可別,老淚欲沾衣!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
孫信道:孫確,字信道,作者友人。卒時年僅四十。
鷗仍去:杜甫《贈韋左丞》詩:“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這里以“鷗仍去”表明相別。
不奈:無奈之意。
世相違:陶潛《歸去來辭》:“世與我而相違。”此處是指與當時世道彼此違背。
歲暮:歲末,一年將終時。
蒹葭:《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此處為懷念友人之意。
天長鴻雁飛:一本作“鴻雁微”,言鴻雁于長天飛去,不知何日重還。
沾衣:淚水沾濕衣服。


賞析
《別孫信道》是南宋詩人陳與義的作品,作于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九月,詩人當時因避亂正流寓湖南潭州(治所在今長沙)。在和友人孫信道分別之時,寫下此詩,表明亂離中在異鄉同知心朋友別離的痛苦。
開頭兩句說:“萬里鷗仍去,千年鶴未歸。”作者這次和孫信道相遇,是在客中;相別,也在客中。當時金兵不斷南進,長江中下游一帶,遍野烽煙。前二年金兵就掠過岳州(今湖南岳陽),所以作者知道和友人客地相逢,欲留無計;分別以后,會晤難期。首句用“鷗仍去”,表示終當相別;用“萬里”,以示行程之遠。古人往往用鷗盟代表朋友之情,以鷗波不定,顯示友人之遠去。孫信道是作者的舊友,故有“鷗仍去”之感。次句寫自己也飄流在外,正如千年之鶴,長期無法回到故鄉。這句用丁令威化鶴歸回遼東的故事,但用意不同。丁令威化為千年之鶴,歸來所見是“城郭如故人民非”,作者在亂離中,不僅歸來無望;縱使歸來,城郭人民,都以不同于往昔,何況作者的故鄉洛陽又入于金人之手呢!第三四句:“極知身有幾,不奈世相違。”前句用《左傳》所引古人的話“畏首畏尾,身其余幾”,表明深知怕前怕后,顧慮重重,非常不對,應當早做決定以不負此身,不致有歲月蹉跎之嘆。后句表白自己也有志奮飛,尋求報效國家之路,但世事每與心志相違,難能如愿。作者也想早日離開湖南,但此刻尚未決定,因此在思想上不免矛盾。第五六兩句:“歲暮蒹葭響,天長鴻雁飛。”前句寫分別之際,已屆深秋,所以用“蒹葭響”表示不久又有歲暮懷人之情。后句以“鴻雁飛”表示自己有懷歸遠引之思。這兩句和起筆遙相呼應。“歲暮”句,預示別后之相思;“天長”句,表明思歸之心切。結尾兩句:“如君那可別,老淚欲沾衣。”前一句點明送別,表示不忍相別,而又不能不別的異鄉送客的情懷。時局艱虞,何年再見,很難預料。所以臨分之時,詩人不覺老淚之幾乎濕透衣裳,而凄然神傷!
作者詩集中和孫信道酬和的篇章很多,此別不久,作者就離湘入粵,而后又輾轉經福建到浙江。而孫信道在遷徙輾轉之后,去世較早。




相關閱讀

劉攽《雨后池上》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
葛天民《迎燕》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鄭思肖《伯牙絕弦圖》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文天祥“俯眉北去明妃淚,啼血南飛望帝魂”全詩翻
王令《寄洪與權》閱讀答案及全詩賞析
丁開《建業》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

有幫助
(0)
------分隔線----------------------------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老司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之 免费国产va在线观看视频
<sup id="oieau"></sup>
<samp id="oieau"></samp>
<samp id="oieau"></samp>
<samp id="oieau"></samp>
<object id="oieau"></o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