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oieau"></sup>
<samp id="oieau"></samp>
<samp id="oieau"></samp>
<samp id="oieau"></samp>
<object id="oieau"></object>
?

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品讀 >

納蘭性德《如夢令》“木葉紛紛歸路,殘月曉風何處”全詞翻譯賞析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www.natalia-photo.com    發布時間:2017-05-28 23:03
如夢令·木葉紛紛歸路
納蘭性德
木葉紛紛歸路,殘月曉風何處。
消息半浮沈,今夜相思幾許。
秋雨,秋雨,一半西風吹去。

注釋
①殘月曉風何處:宋柳永《雨霖鈴》詞“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②浮沈:即“浮沉”。意謂消息隔絕。
③秋雨句:用清朱彝尊《轉應曲》詞句:“秋雨,秋雨,一半因風吹去。”

參考譯文
窸窣飄零的透著微黃的葉子,紛紛飄落在詞人的歸路上。那曉風吹動,西天殘月,某一個地方,同是彎彎的新月和初秋的寒風,牽掛的人,你還好嗎?秋雨被西風吹散,就像我的一半心思,也被西風吹走了,也隨遠方的人兒。

納蘭性德

賞析
《如夢令·木葉紛紛歸路》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作品。這首詞作于納蘭性德隨扈出巡南北,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期間,作者在外忙于國家大事,無法和自己喜歡的人愛人團聚,恰巧又處于秋季到來的時節,看著眼前的秋風吹落一朵朵的黃葉,心中愁苦,思念佳人之情頓生,為了表達自己的“愁”,抒發對佳人的思念,寫出了這首詞。詞中描寫對妻子的思念,抒露著情思深苦的綿長心境。全詞純用自然真切、簡樸清爽的白描語句,寫得天然渾成,毫無雕琢之處,卻格外真切感人。
這首詞寫的是相思之情,詞人踏在鋪滿落葉的歸路上,想到曾經與所思一道偕行,散步在這條充滿回憶的道路上,然而如今卻只有無盡的懷念,胸中充滿惆悵。暮雨瀟瀟,秋風乍起,“秋風秋雨愁煞人”,吹得去這般情思,這首詞寫得細致清新,委婉自然。委婉自然外,還有另一特點,納蘭的詞最常用到的字是“愁”,最常表現的情感也是“愁”,這首詞的寫法,是要寫愁而不直接寫愁,而通過其他意象的狀態來體現這種情感。
這首詞化用了前人的許多意象以及名句,使這首詞給人一種熟悉而又清新的感覺。如“木葉”這一經典意象最早出于屈原的《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曹植的《野田黃雀行》就說:“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庾信在《哀江南賦》里說“辭洞庭兮落木,去涔陽兮極浦”,到杜甫,他在《登高》中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一意象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予人以秋的孤寂悲涼,十分適合抒發悲秋的情緒。“曉風殘月何處”則顯然化用了柳屯田的《雨霖鈴》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一半西風吹去”又和辛棄疾的《滿江紅》中“被西風吹去,了無痕跡”同。
這首詞和納蘭的其他詞比起來,風格相同,仍然是婉約細致,但從版本上看卻大有可說之處。這首詞幾乎每句都有不同版本,如“木葉紛紛歸路”一作“黃葉青苔歸路”,“曉風殘月何處”一作“展粉衣香何處”,“消息半浮沉”又作“消息竟沉沉”。且不談哪一句是納蘭的原句,這考據,現下還難以確定出結果來,但這恰好給讀者增加藝術對比的空間。比較各個版本,就“木葉紛紛歸路”一作.“黃葉青苔歸路”兩句來看,“黃葉”和“木葉”二意象在古典詩詞中都是常見的,然就兩句整體來看“木葉紛紛”與“黃葉青苔”,在感知秋的氛圍上看,顯然前者更為強烈一些,后者增加了一個意象“青苔”,反而導致悲秋情氛的減弱。“曉風殘月何處”與“展粉衣香何處”則可謂各有千秋,前者化用了柳永的詞句,在營造意境上比后者更有親和力,詞中也有悲哀的情感跡象;“展粉衣香何處”則可以在對比下產生強烈的失落感,也能增強詞的情感程度。




相關閱讀

李清照的宋詞《醉花陰》原文翻譯及視頻品讀
唐.張九齡《望月懷遠》原文品讀
品讀徐霞客《游雁宕山日記》
北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品讀賞析
品讀 《破陣子》(南唐)李煜
品讀《古典愛情詩三首》

有幫助
(0)
------分隔線----------------------------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老司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之 免费国产va在线观看视频
<sup id="oieau"></sup>
<samp id="oieau"></samp>
<samp id="oieau"></samp>
<samp id="oieau"></samp>
<object id="oieau"></o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