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詩歌真題 1.[2016•天津市卷]閱讀下面的詩,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臺 [唐]王維 端居不出戶,滿目望云山。 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閑。 遙知遠林際,不見此檐間。 好客多乘月,應門莫上關。 (選自《全唐詩》) (1)“滿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認為這兩個字用哪個更好?請說明理由。 (2)請結合詩句說明頷聯采用了哪些表現手法。 (3)你如何理解詩中的“閑”字? 答案: (1)“望”:照應題目中的“登臺”,引出后面描寫的景物?;?ldquo;空”:①營造空曠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的心態。 (2)①動靜結合。落日與鳥,是動態描寫;秋日原野,是靜態描寫。②寓情于景。通過描寫秋原的空闊,表現出詩人閑適的心境。 (3)一個“閑”字,點出閑景、閑人、閑心,寫出了閑境之美、閑適之情。 2.[2016•北京市卷]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西村 陸游 亂山深處小桃源,往歲求漿憶叩門。 高柳簇橋初轉馬,數家臨水自成村。 茂林風送幽禽語,壞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詩記今夕,細云新月耿【注】黃昏。 【注】耿:微明的樣子。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到西村“叩門求漿”,是在清風吹拂、新月初現的黃昏時分。 B.“初轉馬”與“小喬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剛剛”的意思。 C.“茂林風送幽禽語”意謂清風送來茂林深處的鳥鳴,襯出西村的幽靜。 D.“壞壁苔侵醉墨痕”意謂殘壁上青苔侵蝕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跡。 (2)“茂林風送幽禽語,壞壁苔侵醉墨痕”兩句,以“聲”“色”調動人的聽覺和視覺感受。下列詩句“聲色兼備”的一項是( ) A.梁臺歌管三更罷,猶自風搖九子鈴。(李商隱《齊宮詞》) B.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陳羽《從軍行》) C.春來茗葉還爭白,臘盡梅梢盡放紅。(韓元吉《送陸務觀福建提倉》) D.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其一) (3)“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這是陸游的另一首記游詩《游山西村》。結合具體詩句,比較這首詩和《西村》在內容上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答案:(1)A (2)B (3)(相同點)都寫鄉村風光和對鄉村的熱愛之情。 (不同點)①《西村》側重寫自然風光,《游山西村》側重寫鄉村人情和古風民俗。②《游山西村》還體現出深刻的哲理。 3.[2016•山東省卷]閱讀下面的元曲,回答問題。 水仙子•舟中 孫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邊,燈火青熒對客船,朔風吹老梅花片。推開篷雪滿天。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詩和雪繳纏。一笑瑯然。 (1)分析“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詩和雪繳纏”使用的兩種修辭手法。 (2)結合作品,簡要分析作者的情感變化。 答案: (1)比擬、排比。“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用“爭先”“鏖戰”把“詩豪”“風”和“雪”擬人化,“詩和雪繳纏”,用“繳纏”將“詩”擬物,把抽象的“詩”具象化,生動形象地描寫了風雪交加的壯美,表現了作者迸發的詩情。“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詩和雪繳纏”構成排比句,描寫了作者的詩情與風雪難分難解的關系,渲染了氣氛。 (2)孤舟夜泊、青熒客船、朔風等,表現了作者的孤獨之感、羈旅之思;漫天飛雪激發了作者的創作豪情,風雪鏖戰,“詩豪”與風雪爭先,“詩”又與雪繳纏,表現了作者嘯傲孤獨與風雪的豪邁氣概;“一笑瑯然”,抒發了作者戰勝困境的快意和樂觀曠達的情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