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為西河守,甚有聲名。魏置相,相田文。吳起不悅,謂田文曰:“請與子論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將三軍,使士卒樂死,敵國不敢謀,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親萬民,實府庫,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東鄉,韓趙賓從,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于子乎?屬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屬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吳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為相,尚①魏公主,而害吳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吳起為人節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與武侯言曰:“夫吳起賢人也,而侯之國小,又與強秦壤界,臣竊恐起之無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謂武侯曰:“試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吳起而與歸,即令公主怒而輕君。吳起見公主之賤君也,則必辭。”于是吳起見公主之賤魏相果辭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聞起賢,至則相楚。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斗之士。要在強兵,破馳說之言從橫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陳蔡,卻三晉;西伐秦。諸侯患楚之強。故楚之貴戚盡欲害吳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尸而伏之。擊起之徒因射刺吳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盡誅射吳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節選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注]①尚:娶。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于是吳起見公主之賤/魏相果辭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 B.于是吳起見公主之賤魏相/果辭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 C.于是吳起見公主之賤魏相/果辭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 D.于是吳起見公主之賤/魏相果辭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河,古代專指黃河,今指一般河流,這屬于詞義擴大。 B.侯,古代爵位之一。我國古代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 C.太子指封建時代君主兒子中被確定繼承君位的人。 D.《史記》是東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吳起有杰出軍事和政治才能。他做西河太守,有很高的聲名。魏相田文也承認多方面不如吳起。 B.吳起能及時認識到自身不足。當田文反問后,吳起知道自己不如田文,認可田文為魏相國。 C.吳起為人廉潔而以名聲自喜。因此,魏相公叔利用這一點設計讓吳起離開,終令吳起離魏奔楚。 D.吳起變法令楚國國力強大,但吳起的變法也招致了楚國貴族的怨恨,為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將三軍,使士卒樂死,敵國不敢謀,子孰與起? (2)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于子乎?屬之于我乎? 參考答案 10.B 11.D 12.C 13.(1)率領三軍,使士兵樂于效命,敵國不敢圖謀,您讓我吳起如何? (2)君主年少,閑人疑慮,大臣未親附,百姓不信任。當此之時,將政事交給您呢?還是交給我呢? 參考譯文: 吳起做河太守,有很高的聲名,魏國設置相位,以田文為相。吳起不高興,對田文說:“請允許我與您論功勞,可以嗎?”田文說:“可以。”吳起說:“率領三軍,使士兵樂于效命,敵國不敢圖謀,您比我吳起如何?”田文說:“不如您。”吳起說:“治理百官,親附萬民,充實府庫,五禽戲經我吳起如何?”田文說:“不如您。”吳起說:“扼守西河而秦軍不敢向東進犯,韓國、趙國賓屐順從,您比我吳起如何?”田文說:“不如您。”吳起說:“比三項,您都出于我之下,而地位卻加于我之上,這是何故?”田文說:“君主年少,國人疑惑,大臣未親附,百姓不信任,當此之時,將政事交給您呢?還是交給我呢?”吳起沉默很久說:“交給您。”田文說:“這便是我地位居于您之上的原因。”吳起這才自知不如田文。田文死后,公叔做相,娶魏國公主為妻,而妒忌吳起。公叔的仆從說:“吳起很容易去掉。”公叔說:“如何去掉?”那仆從說:“吳起為人廉潔而以名聲自喜,您尋機先對武侯說:‘吳起是個賢能之人,而您的國家小,又與強秦攘界相進,臣下私下擔心吳起無心久留。’武侯就會說:‘如何是好?’您趁機對武侯說:‘以下嫁公主試探他,吳起有久留之心就定會接受,無久留之心就定會推辭。用這方法便可預知他的心意。’您借機召吳起到家里,故意讓公主發怒而輕視您。吳起見公主鄙視您,就一定會推辭娶另一位公主。”于是吳起親見公主輕視魏相,果然拒絕魏武侯。武侯懷疑而不信任吳起。吳起恐怕得罪,于是離開魏國,隨即前往楚國。楚悼王一向聽說吳起賢能,吳起一到楚國便任為楚相。明申法度,詳審法令,裁減無關緊要的冗官,廢止疏遠的貴族,來撫養戰斗之士。宗旨在于加強軍隊,破除奔走游說的縱橫家的說教。于是南征平定百越,北戰兼并陳蔡,擊退趙、魏、韓,西伐強秦。諸侯擔心楚國的強盛,碑楚國的貴族親戚全都想要加害于吳起。到悼王死時,宗室大臣作亂而攻殺吳起。吳起奔向悼王的尸體伏在上面。攻殺吳起的人們用箭射刺吳起。有的射中悼王的尸體。悼王下葬之后,太子繼位,于是指使將射殺吳起并射中悼王尸體的人全部誅滅。因射殺吳起而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