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九日感懷① 顧祖禹 蕭颯西風動客愁,停尊無處漫登樓。 赭衣②天地驪山道,白袷③親朋易水秋。 征雁南飛無故國,啼猿北望有神州。 茱萸黃菊尋常事,此日催人易白頭。 [注]①此詩是為悼念抗清將領張煌言遇難而作。甲辰即康熙三年,張煌言于甲辰七月被捕,九月七日就義。②赭衣,古代罪犯所穿的衣服,據《漢書•刑法志》,秦始皇發罪人筑驪山閣道,“赭衣塞路”。③白袷(jiá),白色夾衣。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漫”字準確而形象地表現作者聞聽噩耗時五內俱焚、茫然無措的情形。 B.頸聯寫大雁向南飛去,哀猿一聲聲地啼鳴,這不是作者眼中所見,而是想象。 C.尾聯寫重九日再也不能同張煌言一起佩茱萸,賞黃菊,表達無法彌補的哀痛。 D.全詩情緒蒼涼,格調雄渾,婉曲深折中又顯得平易流暢,表現了作者的風格。 15、頷聯用“赭衣塞路”“易水送別”的典故,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4、B.”這不是作者眼中所見,而是想象”錯誤,頸聯“征雁南飛無故國,啼猿北望有神州“主要是實寫,實中有虛。 15、①用“赭衣塞路”的典故,把清比喻成殘暴的秦朝,表現了對清朝濫殺義士的無比憤慨。②用“易水送別”的典故,借荊軻肯定了張煌言的正義愛國的行動,對張煌言的去而不返、慘遭殺害表達了深切的追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