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積累與運用(33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1-5題。(15分,每小題3分) ①水有“四德”,曰:至柔、至容、至潤、至潔。 因其至柔,甲 。一條江河從雪域高原出發,匯聚支流,穿峽入谷,點綴湖泊,蜿延大地,注入海洋,沒有任何設計師來(規劃/謀劃) 走向,卻歷經千萬年,完成了萬里全程的流淌。其間有起伏迭宕,有平緩舒展,更有激越高昂。②每一條流動的江河都是一部完整的交響樂章。因其至容,乙 。③黃河走出冰川雪原,浩浩蕩蕩,一路穿賀蘭,過陰山,繞呂梁,出太行, 闖關奪隘,負重數千里,卸載于渤海之濱,才有了今天無比廣闊的華北大平原。這水量富足的廣袤平原,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生/發祥) 地。因其至潤,生命材質得以在脈管里運行,滋養萬物生靈。④山因潤而秀,人因潤而美,玉因潤而溫澤,社會因潤而和諧,遂得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試想,(即使/只有)生活高度富裕了,一個“失潤”的社會又能讓人感受到多少幸福?因其至潔,丙 。一滴水從海洋蒸發,凝于雪域高原,再聚為河流,返回大海,全程不過幾個月。自從地球出現液態水幾十億年來,水的大循環少說也有上百億次了,這真可謂“不廢江河萬古流”。一切生命之水,都在這恒量的水體中流轉。 1.下列詞語的字形和加點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點綴 雪域高原 起伏迭宕(dàng) B.蜿(wān)延 激越高昂 浩浩蕩蕩 C.流淌 闖關奪隘 廣袤(mào) 平原 D.卸載(zǎi) 政通人和 安居樂業 2.依次選用括號內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謀劃 發生 即使 B.謀劃 發祥 只有 C.規劃 發祥 即使 D.規劃 發生 只有 3.將下列語句依次填入文段甲、乙、丙三處,與原文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方能順勢而動,生命得以隨之流布 ②方能重歸純凈淡水,生命得以永恒循環 ③千萬物質得以在水中完成生命歷程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4.下面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平緩舒展”“古代文明”“萬物生靈”三個短語的結構都是相同的。 B.“失潤”與“濕潤”讀音相同而意義相反,用在句中令人耳目一新。 C.“這真可謂‘不廢江河萬古流’”中的指示代詞“這”指“水的大循環”。 D.“一切生命之水,都在這恒量的水體中流轉。”這句話的主干是:水在流轉。 5.對文中畫橫線句子語言特點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①用“至柔、至容、至潤、至潔”形容水的特點,用詞典雅,言簡意豐。 B.句②運用比喻,用“交響樂章”生動地表現出江河起伏變化的流動狀態。 C.句③運用擬人,“闖”“奪”等動作將黃河奔涌向前的氣勢充分表現出來。 D.句④中的四個句子,既構成對比又形成排比,富有氣勢,突出“潤”的重要。 二.(8分) 為學習新時代榜樣,學校組織開展“點亮人生燈塔”主題實踐活動,請你參加并完成下列任務。 6.【燈塔在線調查】為了解青少年的榜樣學習狀況,同學們搜集到了下面的調查數據圖,請用兩句話寫出你的分析結論。(不超過30字) (數據來源: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22年) 7.【尋找人生燈塔】在學校“心中的燈塔”討論中,你需要擬寫完成下面的文字。請選擇一個材料,在橫線處補寫事例,使語意連貫,內容完整,句式基本一致。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馬班郵路堅守者”王順友,一人一馬,遞送郵件,孤獨堅守三十年,唱響了“黨的領導指引我,為人民服務要到底”的歌謠;“最美奮斗者”楊善洲,退而不休,植綠不止,將山禿水枯的大亮山變成綠洲,兌現了“只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的諾言; 。這些時代楷模,都是指引我們青少年成長的人生燈塔。 材料一:遼寧鞍鋼集團的郭明義,少年時就以雷鋒為榜樣。退伍轉業40年來,他在不同崗位上都取得突出成績。他還熱衷志愿服務,成立“郭明義愛心團隊”1400余支,志愿者總數超過240萬。他“有一分熱發一分光”,被稱為“當代雷鋒”。 材料二:丈夫癌癥去世后,張桂梅主動申請到貧困山區華坪縣任教。十年時間,克服重重困難,籌建起云南麗江華坪免費女子高中。至今,已幫助16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考上大學。“我想改變一代人。”她身患十多種疾病,卻甘愿做一名“燃燈校長”。 8.【點亮燈塔之光】小語同學參加學校開展的“點亮燈塔之光”演講活動,演講稿結尾有三處語病,請你幫他找出并修改。 ①雷鋒的故事歷久彌新,精神的力量超越時空。②我們雖然過去了大半個世紀,依然能從雷鋒精神中獲得人生的啟迪,汲取奮進的力量。③雷鋒精神,人人可學。④無論你多么平凡,也不管你的善行多么微小,只要堅持不懈,就能譜寫不普通。⑤讓我們踐行雷鋒精神,努力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而奮斗! ①第 句,修改: 。 ②第 句,修改: 。 ③第 句,修改: 。 三.(10分) 9.請根據提示填寫表格橫線處的內容。(10分) 主題 詩文 出處 評注 山川風物 ①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良多趣味。 酈道元《三峽》 選自《水經注》,我國古代地理名著,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 ② ,淺草才能沒馬蹄。 ③ 《錢塘湖春行》 早春景色。 修身治國 ④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孟子 告子下》 《孟子》,儒家經典著作。 ⑤ ,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 《鄒忌諷齊王納諫》 ⑥選自《 》,國別體史書。 愛國思鄉 ⑦濁酒一杯家萬里, 。 范仲淹《漁家傲 秋思》 ⑧何處望神州? 。(辛棄疾《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⑨ ??? 。 崔顥《黃鶴樓》 視角轉變,心境隨之變化。與“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相類似。 第二部分 閱讀(57分) 四.21分 (一)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問題。(7分) 千里思 鄭錫① 渭水通胡苑,輪臺望漢關。 帛書秋海斷,錦字夜機②閑。 旅夢蟲催曉,邊心雁帶還。 惟余兩鄉思,一夕度關山。 [注]①鄭錫,唐朝登寶年間進士,官至禮部員外。②機:原意是弩機,代指武器。 10.下面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用“通”和“望”連接四個地方,緊扣詩題“千里思”。“望”是“思”的具體表現。 B.頷聯意為:家鄉來信被深秋大漠阻斷;想寫封家書,卻戰事不斷、枕戈達旦。 C.“兩鄉思”是“獨在異鄉為異客”的羈旅之人的思鄉之情。“惟余”極言思鄉之切。 D.“一夕度關山”與“關山度若飛”都寫出了迅速越過關山、立即奔赴戰場的狀態。 11.請簡要分析“蟲”和“雁”兩個意象在表達思鄉情感方面的作用。(4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題。 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人。少孤養母。年二十,為縣小吏,喟然嘆曰:“大丈夫焉能處斗筲①之役!”乃言于母,欲就師問,母對之曰:“無資奈何?”泰曰:“無用資為!”遂辭母而行,至成皋屈伯彥精廬。并日而食,衣不蓋形,人不堪其憂,泰不改其樂。三年之后,博通墳籍②。 泰性明知人,好獎訓士類,周游郡國。嘗止陳國,童子魏昭求入其房,供給灑掃。泰曰:“年少當精義書,曷為求近我乎?”昭曰:“蓋聞經師易遇,人師難遭,故欲以素絲之質,附近朱藍③耳。”泰美其言,聽與共止,遂友而善之。叔達客居太原,未有知名。叔達曾至市買甑④,荷甑墮地,徑去不顧。時適遇泰,泰異而問之:“甑破可惜,何以不顧?”叔達曰:“甑以破矣,視之何益?”泰與之言,知其德性,勸使讀書。游學十年,知名當世。泰嘗止陳留學宮,學生左原犯事斥逐。泰具酒食勞原于路側,謂之曰:“且蘧伯玉、顏子淵猶有過,誰能無乎?慎勿恚恨,責躬而已。”或曰:“何為禮慰小人?”泰曰:“吾懼其致害,故訓之。” (節選自《后漢紀》卷二十三) [注]①斗筲(shāo):比喻氣量狹小或才識短淺。②墳籍:古代典籍。③朱藍:純正之色。④甑(zèng):煮飯用的陶器。 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根據上文“經師易遇”可推斷,“人師難遭”中“遭”的意思也是“遇到”。 B.“遂友而善之”中“友”意為“友愛”,與“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中“友”意思不同。 C.“泰具酒食”與“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中的“具”都是“備辦、置辦”的意思。 D.“大丈夫”指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小人”指人格卑鄙或見識短淺的人。 13.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大丈夫焉能處斗筲之役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列子 愚公移山》) B.遂辭母而行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為政》) C.曷為求近我乎 不足為外人道也(陶淵明《桃花源記》) D.甑以破矣,視之何益 固以怪之矣(《史記 陳涉世家》) 1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5分) ①人不堪其憂,泰不改其樂。 ②叔達曾至市買甑,荷甑墮地,徑去不顧。 15.孔子在《論語》中說:“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對于犯了大錯的人,郭泰是怎么做的?請簡要分析。(3分) |